本周外贸大事
头条-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拿下梦幻开局
中国汽车企业以史无前例的规模进军慕尼黑车展,掀起电动风暴,本届展会中国汽车参展企业数量达50家,是上届(2021年)的两倍,参展规模可谓史上最强。
根据汽车咨询公司Inovev的数据,今年迄今为止,欧洲销售的新型电动汽车中,8%由中国品牌制造,高于去年的6%和2021年的4%。今年前7个月,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几乎与2022年全年持平。中国品牌电动车的“王牌”是低廉的价格。市场调研机构Jato Dynamics表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不到3.2万欧元(3.5万美元),而欧洲的价格约为5.6万欧元。
汇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破7.32
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带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低。9月7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收盘报7.3279,较上一交易日下跌195点。9月1日,央行宣布于2023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下调至4%。
中金公司指出,人民币汇率在9月或将继续面临较为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其中美元指数与美债收益率在9月明显回落的概率偏低,内部因素在9月将继续偏弱,但出现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亦较低,因此认为人民币汇率或将在稳汇率政策的维持下继续处于磨底阶段,等待内外基本面条件出现积极变化后,回升行情或将开启。
数据-8月进出口数据出炉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人民币,处于历史同期高位。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同比微降0.1%。其中出口15.47万亿元,增长0.8%。进口11.61万亿元,下降1.3%。按美元计价,今年8月份我国进出口5013.8亿美元,下降8.2%。其中,出口2848.7亿美元,下降8.8%;进口2165.1亿美元,下降7.3%;贸易顺差683.6亿美元,收窄13.2%。
日本-日元汇率跌至10个月新低,政府紧急发出“干预”警告
由于美国国债遭抛售,美元兑主要货币走强。受此影响,日元兑美元汇率暴跌至147.8,创去年 11 月以来新低。日本官方对货币大幅波动发出了数周来最强烈的警告。日本最高货币官员表示,外汇市场可能出现投机行为,并警告称,如果需要,政府准备采取行动。去年9月,日元汇率大幅波动、跌破145日元背景下,日本政府曾采取价值约620亿美元的干预措施,将日元兑日元汇率推回到140日元左右。
韩国-修订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法规
近日,韩国食药部(MFDS)发布第19693号公告,修订进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自2024年2月17日生效实施。主要修订内容为:
1. 修订第六条第二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部部长可以采取暂停从境外生产企业进口食品的措施:
(1)拒绝、阻碍或回递 (包括无正当理由不答复的情况) 现场检查 (包括策九条之二规定的非面对面检查) 时;
(2)经现场检查后,进口食品等存在危害风险的;
2.新增第六条第三款:食品医药品安全保障部部长可以根据相关境外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结果,取消对进口食品生产企业暂停进口措施;
3. 新增第十三条第二款:对于因属于第一项第三款规定而暂停进口的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部部长可以根据对相关境外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结果,取消对畜产品的暂停进口措施。
尼加拉瓜-中国与尼加拉瓜正式签署自贸协定
8月31日,中国-尼加拉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这是中国对外签署的第21个自贸协定,尼加拉瓜自此成为中国第28个自贸伙伴,也是继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之后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5个自贸伙伴。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早期收获”安排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根据安排,我国的大蒜、饲料、除草剂、轮胎、玩具等78个税则号列项下的产品实施零关税,尼方出口到我国的对虾、海参、棉质男士便服等同样零关税入境。
孟加拉国-服装出口或将跃居世界第一
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称,2023财年(2022年7月-2023年6月)服装占孟加拉国出口的比重超过80%,达到约470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一倍多,超过了前一年的历史高点,说明全球进口国对孟加拉国的棉制产品的接受程度在提高。
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2023/24年度孟加拉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增加80万包,达到800万包,原因是服装出口强劲。该国几乎所有棉纱都在国内市场消化,用于生产面料和服装。目前,孟加拉国已经接近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棉制服装出口国,未来的出口需求将进一步走强,带动该国棉花消费量增长。
孟加拉国、印度和越南成为未来两年美国零售商的三个除中国以外的最重要的服装采购来源。同时,孟加拉国也是所有国家中采购成本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行业-中企在18个品类市场份额全球占比上升
《日本经济新闻》9月4日报道称,通过对2022年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全球份额进行调查发现,中国企业在尖端材料和电动汽车等18个品类的全球所占份额均有所上升。《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它们以全球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终端产品、服务、核心零部件、材料等63个品类为对象,实施了2022年“主要商品与服务份额调查”。在对各品类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进行梳理后发现,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电池材料、液晶面板等18个品类中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报道称,中国企业的崛起在电动汽车领域最为明显。在电动汽车整车方面,尽管2022年特斯拉占据了18.9%的最大份额,但3家中国制造商控制了更大的份额,即27.7%。锂电池绝缘体是电动汽车所需的重要材料,而在这方面,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市场份额总计为63%。在车载锂离子电池这一领域,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总计超过60%。报道认为,从上游到下游,电动汽车的供应链已由中国公司主导。
此外,在通信基础设施(基站)方面,华为公司因受美国制裁影响,导致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第一的位置,为31%。《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还显示,美国公司在22个品类的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中国在16个市场处于领先。